ホーム > 資料室 > 日蓮聖人御遺文 > 注法華経 > 第六巻(裏面)

資料室

注法華経 2000年01月 発行

第六巻(裏面)

第六巻(裏面)

{6-127} 名疏一云。如初成道乃至涅槃。皆現四相。初成道者。如勝天王明。初坐道樹得成正覚。或現坐草或坐天依。或処宝座。或在虚空。即表四教仏相不同。次明転法輪現相不同者。華厳円頓即現大小相<華厳円頓則現大小相>。若鹿野転生滅四諦。即脱瓔珞現老比丘。若説方等<若説方等即>。現門内尊特之身。或現門外塵・之像。若説般若。亦現門内尊特之身。及現種々仏身之相。以衆生故。現常身放常光明。若説法華但現尊勝<若説法華但現尊特>。若説涅槃。備現四種事同方等。如是随縁現種々身。一往大略言四種耳。
{6-128} 止一云。覩仏相好発心者<観仏相好発心者>。若見如来。父母生身身相・著明了得処。耀麗灼爍<輝麗灼爍>。毘首羯磨所不能作。勝転輪王相好。纏絡世間希有。天上・天下不如仏<天下無如仏>。十方世界亦無比。願我得仏斉聖法王。我度衆生無数無央。是為見応仏相好。上求下化発菩提心。若見如来。知如来無如来。若見相好。知相好非相好。如来及相好皆如虚空。空中無仏。況復相好。見如来非如来即見如来。見相非相即見諸相。願我得仏斉聖法王。我度衆生無数無央。是為見勝応仏相好<是為見勝応相好>。上求下化発菩提心。若見如来身相。一切因靡所不現。如明浄鏡覩衆色像。一々相好。凡聖不得其辺。梵天不見其頂。目連不窮其声。論云。無形第一体非荘厳荘厳。願我得仏斉聖法王。是為見報仏相好。上求下化発菩提心。若見如来知如来智深達罪福相。遍照於十方。微妙浄発心。具相三十二。一々相好即是実相。実相法界具足無減。願我得仏斉聖法王。是為見法仏相好。上求下化発菩提心云云。
{6-129} 弘一云。次見相中。四見不同。○悉高五尺。○見通仏相者。但是見彼三蔵相好。空無所有。如来是所厳。相好是能厳。所厳空故豈有能厳。能所是竟。知属行者。所言空者。相即非相。非謂無相。世濫用之。弥須誡慎。
{6-130} 名疏一云。次明身相不同者。如像法決疑経云。如来将入涅槃。是時大衆。或見如沙門像。或見威徳相好端厳。或見坐宝蓮華説心地訪問。或見身如虚空無有辺表。此豈非表説四教。其功已訖将入涅槃現此相也。』
{6-131} 文句四云。初心能円信円受円伏。而未能断。不名為開。内加観行。外藉法雨助。破通別惑蔵。顕出真修性得<顕出真修性>。知見朗然開発。如日出闇滅。眼目有用。故名為開。
{6-132} 記四云。随喜之前。初心円信。名字位也。円受五品位也。円伏六根位也。将此凡心即為伏断。故云能也。伏通信受。信必在初。不同世人初心即仏。[文]
{6-133} 記一云。今欲論一本。故却対多迹。迹多雖広。如指一月衆影自帰。豈以能指有四指<豈以能指四指有四>。令所指一月非一。故置迹尋本処中明矣。
{6-134} 記一云。若法華已然。三仏離明。○即三而一。他迷一家所明四仏者。以奇旧訳経論故也。
{6-135} 文句一云。仏名覚者・智者。於道場樹下。知覚世間・出世間惣想・別想<知覚世間・出世間惣相・別相>。覚世即苦集。覚出世即道滅。亦能覚他。身長丈六寿八十老比丘像。菩提樹下三十四心正習倶尽者。即三蔵仏自覚覚他。帯比丘像現尊特身。樹下一念相応断余残習者。即通仏自覚覚他。単現尊特相。坐蓮華臺受仏職者。即別仏自覚覚他。隠前三相。唯示不可思議・如虚空相。即円仏自覚覚他。故経云。或見如来丈六之身。或見小身・大身。或見坐花臺。為百千釈迦説心地法門。或見身同虚空。遍於法界無有分別。即此義也。是為約教分別也。本迹釈者。一仏為本三仏為迹。中間示現。数々唱生数々唱滅。皆是迹也。唯本地四仏皆是本也。
{6-136} 玄六云。若分別而言。謂方便土在三界外。若即事而真。不必在遠。○若分別而言<若分別為言>。謂実報土在方便之外<謂実報在方便之外>。若即事而真。此亦不遠。
{6-137} 籤云。随機所見二義常存。
{6-138} 記五云。今日之前。従寂光本垂三土迹。至法華会。摂三土迹帰寂光本。
{6-139} 文句六云。起勝劣両応。劣応応声聞。勝応応菩薩。五人断通惑者。同生其土皆為菩薩。仏以勝応応之。
{6-140} 記云。言勝劣者。勝兼両処。劣唯鹿苑<劣唯鹿園>。小機若起理当赴之。始末雙明。故云勝劣。
{6-141} 文句六云。今明勝応応菩薩。即以ルサナ尊特身<即盧遮那尊特身>。大機所扣者也。劣応応清浄。丈六弊衣。小機所扣者也。
{6-142Ⅰ} 玄七云。迹因多種。或言。昔為陶師値先釈迦仏三事供養。藉草・燃燈・石蜜漿。発願得記。父母名字・弟子・侍人皆如先仏。即是初阿僧祇発心。既不明断惑。知是三蔵行因之相也。
{6-142Ⅱ} 或言。昔為摩納値燃燈仏<昔為摩納値然燈仏>。五花奉散布髪掩泥。躍身虚空得無生忍。仏与受記号釈迦文。又大品亦云<大品亦云>。華散城内得記<華厳城内得記>。義与此同。並云断惑。故知通仏行因之相也。或言昔為宝海梵志。刪提嵐国宝蔵仏所行大精進。十方仏所送花供養<十方仏送花供養>。既為宝蔵仏父。又是弥陀之師。称其功徳不可思議。故知是別円行因之相。以三義故。知此諸因悉是迹因。一近故。二浅深不同故。三被迹因為本因者。斯不知迹亦不識本。如不識天月但観池月。○若識迹中三妙。払迹顕本。即知本地因妙。如撥影指天。云何望盆而不仰漢。嗚呼聾・。若為論道耶。
{6-143Ⅰ} 又云。迹成又非一種。或言。道樹草座。三十四心見思倶断。朗然大悟。覚知世間・出世間一切諸法。名之為仏。唯有此仏無十方仏。三世仏者。悉是他仏。非我分身。此即三蔵仏果相。
{6-143Ⅱ} 或言。道樹天衣為坐。以一念相応慧。断除余残習気而得成仏<断余残習気而得成仏>。大品中説共般若時。十方有千仏現。問難人皆字須菩提・釈帝桓因等。亦是他仏。非我分身。此即通仏果成相也。或言。寂滅道場七宝花為座。身称花臺。臺千葉上一々菩薩<千葉上一々菩薩>。復有百億菩薩。如是則有千百億菩薩。十方放白豪及分身光<十方放白毫及分身光>。白豪入花臺菩薩頂<白毫入花臺菩薩頂>。分身光入葉菩薩頂。此名受法王職位。窮得諸仏法底。而得成仏。花臺名報仏。花葉上名応仏。報・応但是相関而已。不得相即。此是別仏果成相也。
{6-143Ⅲ} 或言。道場以虚空為座。一成一切成。毘盧遮那遍一切処。舎那釈迦成亦遍一切処。三仏具足無有欠減。三仏相即無有一異。法華八方一々方。各四百万億那由他国土。安置釈迦悉是遮那。普賢観云。釈迦牟尼名毘盧遮那。此則円仏果成相也。有三義故。知此諸果皆是迹果。一今世始成故。而浅深不同故。三払中間故。○若執迹果為本果者。斯不知迹亦不識本。従本垂迹如月現水。払迹顕本如撥影指天。当撥始成之果皆是迹果<当撥始成之果皆迹果>。指久成之果是本果也。
{6-144} 又玄七云。迹中明土又非一途。或言。統比三千百億日月者。同居穢土也。或言。西方有土。名曰無勝。其土所有荘厳之事。猶如安養者。同居浄土也。或言。我於余国作仏。仏更有異名者。此方便有余土也。<我於余国作仏。仏更有異名者。此方便有余土也。↓剰字>。或言。華王世界蓮華蔵海者。此実報土也。或言。其仏住処名成寂光者。即究竟土也。寂光理通。如鏡如器。諸土別異。如像如飯。業力所隔。感見不同。浄名云。我仏土浄。而汝不見。此乃衆生感見差別。不関仏土也。若言今此三界皆是我有。諸土浄穢・調伏・摂受。皆仏所為。譬如百姓居土。土非其有。如父立舎。父去舎存。如来亦爾。為衆生故而取仏土。化訖入滅。仏去土存。此乃仏土不関衆生也。復次三変土田者。或是変同居之穢令見同居之浄。或令見方便有余浄<或見方便有余浄>。例如寿量云。若有深信解者。見仏常在耆闍崛山。与大菩薩・声聞・衆僧者是也<共大菩薩・声聞・衆僧者是也>。或見実報浄。例如見娑婆国土皆紺瑠璃純諸菩薩。即其義也。或見寂光等也。法華三昧之力。使見不同耳。有三義故。得知諸土悉迹土也。○従本垂迹。執迹為本者。此不知迹亦不識本。今払迹指本。本時所栖四土者。是本国土妙也。
{6-145} 大日経疏七云。或能面見十方諸仏普賢色身。亦皆是心之影像。
{6-146} 籤七云。言藉草・燃燈等者<言藉草・然燈等者>。大論第四。釈仏与阿難先世因縁中云。釈迦先世作瓦師。名曰大光明。爾時有仏名釈迦文。彼仏弟子名。如今仏弟子。与仏倶至瓦師舎宿。瓦師以草座・燃燈・石蜜漿施仏及比丘<瓦師以草座・然燈・石蜜漿施仏及比丘>。発誓願。当来之五濁之世作仏。仏及弟子。如今仏名字不異。昔為摩納者。具如瑞応。燃燈受記得無生忍<然燈授記得無生忍>。故知是通仏也。昔為宝海梵志。具如悲花第二云。有菩薩名寂意。問仏。其余諸仏世界清浄。今仏世尊。何故処斯五濁。而説三乗。仏言。浄・不浄土皆本願故。我於過去恒河沙阿僧祇劫<我於過去恒沙阿僧祇劫>。此仏世界名・提嵐劫名善持<此仏世界名刪提嵐劫名善持>。輪王名無諍念。王四天下。有一臣名曰宝海。是梵志種善知占相。時生一子。三十二相・八十種好。諸天常来供養。因為作字。名曰宝蔵。後出家成道亦名宝蔵。転法輪度衆生已。次遊聚落為聖王説法已。王請安居。王之七宝亦自申供養。王有千子。亦名三月供養。広如経説。乃至満二百五十年。後宝海来至仏所得記作仏。十方微塵世界衆生。凡是宝海先所化者。一時成道。宝海次勧輪王発心。次勧太子発心。次令諸天八部発心。乃至三千世界皆発菩提心。次於畜生・地獄道中。一々衆生前現一仏身。令得離苦。七年之中。人天八部無欲心者。皆与供養<皆興供養>。又是弥陀之師者。彼授記品。彼仏先入三昧。現十方浄土。集諸菩薩先授宝海記。次授弥陀記。次授輪王・太子記汝観人天及三悪道生大悲心。断諸苦悩令住安楽。今当字汝為観世音等。輪王・太子・乃至一切諸天・世人。莫不皆是梵志勧其発心。故皆是師。
{6-147} 正経云。当得千眼功徳之本・八百称名<八百名称>。』
{6-148} 又云。初文者。自一代教門。無不皆云伽耶始成。大乗融通無過華厳。経初亦云於菩提場始成正覚。故知。大小説成皆近。
{6-149Ⅰ} 又云。次挙迹中四教不同中。之或言道樹草座三十四心等者<云或言道樹草座三十四心等者>。倶舎・婆娑・智度論所明<倶舎・婆沙・智度論所明>。三祇・四階成道菩薩。今文出処非一。
{6-149Ⅱ} 道樹天衣。具如大品。或言寂滅道場。具如華厳。或言道場虚空為座等。亦如華厳・普賢観。大論三十八云。種於文経説敷草座。衍経中説。或見敷草座樹下。或見敷天・・。六天天衣不同。随福所感。或見室生由旬宝座。○次国土妙中。分文如前。迹不同中又二。初約他経。次約今経迹門。○或言西方有土名無勝者。涅槃云。西方過三十六恒河沙有土<西方過三十六恒沙有土>。名無勝。又云。十方世界各有釈迦浄土。首楞厳中復云。釈尊有浄土。名一燈明。是釈迦本土。此亦迹中之説。言常寂光土者。○寂光理通如鏡如器等者。譬如諸天共宝器食。如止観第三記。三変土田或見同居浄乃至方便有余者。三変之浄。若拠土相似同居浄。拠移諸天人置於他土<拠移天人置於他土>。純諸宝樹師子座<純諸宝樹宝師子座>。唯有諸仏及諸菩薩。則似方便有余。故著或言准文又応亦似実報無障礙土。』
{6-150} 止一云。若見如来父母生身。○是為見応仏相好。○若見如来知如来無如来。○是為見勝応仏相好<是為見勝応相好>。○若見如来○梵天不見其頂。目連不窮其声。○是為報仏相好。○若見如来○是為見法仏相好。○応諸衆生能令衆生。各々見仏独在其前。
{6-151Ⅰ} 弘一云。次見相中。四見不同。如応持菩薩欲量仏身。仏成道後遊ハラ奈<仏成道後遊波羅奈>。東方去此深遠。有仏号思惟花。世界名懐調。有菩薩名応持。来礼仏足繞千匝已。念欲量仏身。即自変形三百三十万里。復見仏身。高五百四十三万兆・二億里。以仏神力。応持往至上方百億恒沙世界。界名蓮華荘厳。仏名蓮華上。至彼界永不見釈尊之頂。不知仏身遠近幾何。往問彼仏。彼仏答言。更過恒沙劫亦不能見釈尊之頂上。○目連承仏力。去至西方界分九十九恒河沙仏土。名光明幡<土名光明幡>。仏号光明王。○彼仏身長四十里。菩薩身長二十里。菩薩食・高一里。○目連叉手。自帰説偈。唯願天人尊。冀垂力愍念。願顕其国土。今欲還本土。
{6-151Ⅱ} 出大論十一。与金剛蜜迹文同。坐蓮華臺居色究竟等。並此相也。○今従教道他受用辺亦云報身。即是登地菩薩所見。法身相中云。○智称法身故名深達。即指法身為諸相本。故云法身具三十二。又如華厳一々相好与虚空等。
{6-151Ⅲ} 此四教主未開成別。只是一身四見各異<・是一身四見各異>。故大論十一引蜜迹経云。一切天人見仏色量。或如黄金・白銀・諸雑宝等云云。或見丈六。或見一里。[一也]。或見十里乃至百億。[二也]。無量無辺。[三也]。遍虚空中。[四也]。是則名為如来身蜜。機見不同。○
{6-151Ⅳ} 一々文中皆云若見如来者。皆以三蔵如来而為境本。於色相上四見不同。』
{6-152} 止一云。各々見仏独在其前。
{6-153} 弘一云。此四教主未開成別。只是一身四見各異<是・一身四見各異>。
{6-154} 又云。皆以三蔵如来而為境本。於色相上四見不同。
{6-155} 文句一云。天台智者分文為三。初品為序。方便品訖分別功徳十九行偈。凡十五品半名正。従偈後尽経。凡十一品半名流通。又一時分為二。従序至安楽行十四品。約迹開権顕実。従踊出訖経十四品。約本開権顕実。本迹各序・正・流通。初品為序。方便訖授学無学人記品為正。法師訖安楽行為流通。涌出訖弥勒已問斯事仏今答之半品名序。従仏告阿逸多下訖分別功徳品偈。名為正。此後尽経為流通。今記従前三段消文也。
{6-156} 文句九云。』
{6-157} 記九云。初釈約三身法体。法爾相即。次釈約今昔相望。以今法体望昔故也。亦可前釈通諸味。後釈斥他経。
{6-158} 又云。広約諸教・諸味簡已<広約諸味簡已>。更約今昔簡之。方顕本地三身神通。[文]
{6-159} 記十云。故須雙述今昔二門。
{6-160} 輔云。疏一身即三身者。即一身即三身。法華之前未曾説。故名秘<故名為秘>。三身即一身。以本証得所不知<以本証得衆所不知>。故名為密具<故名為密也>。疏三身之用者。以本地三身為体。迹門三身是用也。
{6-161} 又云。疏於諸教中者。諸教通前四味也。更約今昔簡者。昔謂本地三身。今即迹中三身也<今則迹中三身也>。及以漸教<及以漸教者>。方等・般若也。今明本地三身<今正明本地三身>。故不得用此三釈漸教中三身也。
{6-162} 瓔珞経云。又復法師。能於一切国土中。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薩戒者。是法師其福。勝造八万四千塔。況復二人・三人・乃至百千。福果不可称量。
{6-163} 宝積経意。若以四十里盤石。従色究竟天下。経一万八千三百八十三年到此地。
{6-164} 記九云。南師従此為流通者。意以四信信解功徳亦属流通。不須必至滅後五品<不須必到滅後五品>。文珠等者<文殊等者>。如迹門入海教化通経。豈必在於仏滅後耶。故進退二途並可承用。○況准迹。無領記後猶属正者。
{6-165} 輔九云。無領記後猶属正者<無領記後猶属正者者>。意云。若准迹門三周説法。及授記已<及授記已前>。所有聞経無不皆属流通故也。今品亦爾。所以弥勒領解偈後。尽属流通也。[文]
{6-166} 文句九云。而有現・未。仏世・滅後之異耳。
[方便品]
{6-167} 文句三云。従此品下。訖分別功徳品十九行偈。或至偈後現在四信弟子分尽<或至偈後現在四信弟子文尽>。名為正説分。若作両正説。従下訖授学無学人記<従此下訖授学無学人記品>。是迹門正説。今且遂近就迹門正説<今且逐近就迹門正説>。[文]
{6-168} 去惑云。実成伽耶。不毀霊山。余経都無。唯有此経。
{6-169} 伝法偈云。吾此法華宗。久遠実成道。釈迦牟尼仏。実報土中説。
{6-170} 法華長講云。今此法華宗。久遠実成道。釈迦牟尼仏。実報土中説。[文]
{6-171} 法華論云。報仏如来真実浄土。第一義諦之所摂故。
{6-172} 涅槃疏云。[頂法師撰。天台沙門湛然再治]。河西五門。婆薮七分。興皇八門。雖蘭菊各美。而経遮論開。牧女添水遮也。派深析重開也。
{6-173} 玄九云。[唐決也]。又顕本地真実功徳。令法身菩薩得大利益。始自初阿。終隣後荼。末実報那由他土為塵<抹実報那由他土為塵>。数増道菩薩不能令尽。
{6-174} 妙楽云。[蓮実房最後義也]。助歎顕本之能。[文]
{6-175} 首楞厳経十云。如是乃超十信・十住・十行・十回向・四加行心。菩薩所行金剛十地。等覚円明。入於如来妙荘厳海。円満菩提帰無所得。[文]
{6-176} 首云。識陰若尽。則汝現前諸根互用。従互用中能入菩薩金剛乾慧。円明精心於中発化。如浄琉璃内含宝月<如浄璃璃内含宝月>。如是乃超十信○得<帰無所得>。此是過去先仏世尊。奢摩他中毘婆舎那。覚明分析微細魔事。
{6-177} 疏九云。無量劫行道者。久修諸度也。願我於未来者。起慈悲願也。籍久行願聞経信解<藉久行願聞経信解>。今之初品始聞此経一念信解。功等久行亦乃過之也。
{6-178} 文句九云。然本門得道数倍衆経。中間相値数々成熟。今世五味節々調伏。収羅結撮帰会法華。譬如田家春生夏長耕種・[王分反]治<譬如田家春生夏長耕種耘治>。秋収冬蔵一時・刈<秋収冬蔵一時穫刈>。自法華已後有得道者。如・拾耳。
{6-179} 記九云。言数倍者。非謂一倍。一往語耳。・拾指涅槃文等云云。
{6-180} 文句九云。失心是無大小機感生。○又失心者。貪著三界失先所種三乗善根。
{6-181} 玄六云<釈籤六云>。従本化来。迷真之後。起無明惑如飲毒薬。背大化為失心。
{6-182} 文句九云。信受邪師之法。名為飲毒。[文]
{6-183} 記九云。言受邪師等者。但非出世皆名為邪。自迹中相遇已後便信邪外。以信邪外厚薄不同<以信邪外厚薄不同致有失与不失>。
{6-184} 玄六云。譬如良医。能変毒為薬。二乗根敗不能反複<二乗根敗不能反復>。名之為毒。今経得記。即是変毒為薬。
{6-185} 守中上云。当今於三界中失心子。尽底令吐謗法毒。帰信医師父取良薬。令服狂子延寿命。令止謗<今止謗>。
{6-186} 十地論云。如是我聞。一時婆伽波成道未久第二七日<一時婆伽婆成道未久第二七日>。在他化自在天中。自在天王宮摩尼宝蔵殿。与大菩薩衆倶。論曰。
{6-187} 涅槃経疏云。四十八年者。中阿含云。就外道学。必先給使四十八年。然後与法。宗師云。自仏出世凡五十許年。法華已来涅槃時。始明久本。前三時教。唯明此身成仏無別本身。然師弟之敬必自終身。則猶是外道弟子。故言四十八年。従法華已来別有本身。所余二年。始非其弟子。此解太漫。又開善云。四十四禅<四十即四禅>。八年即八定。六巻云四年八年<六巻云四十年八年>。治城云<冶城云>。八禅中各有六行。厭下苦麁・攀上勝妙出。合四十八。依天台止観中。四見為根本。一見三仮。一仮四句。一見十二句。四見合四十八句。即是邪法四十八年。三共入見王者。是化縁同。然外道実無観機之智。邪化先出。故言是同。
{6-188} 弘九云。宗師云。法華已前猶是外道弟子。故云四十八年。
 [大勢至事。十二光仏]
{6-189} 首楞厳経五云。譬如有人。一専為憶一人専忘。如是二人。若逢不逢。或見非見。二人相憶。二憶念深。如是乃至。従生至生。同於形影不相乖異。十方如来憐念衆生。如母憶子。若子逃逝。雖憶何為。子若憶母。如母憶時。母子歴生。不相違遠。若衆生心。憶仏念仏。現前当来。必定見仏。去仏不遠。不仮方便。自得心開。如染香人身有香気。此則名曰香光荘厳。我本因地。以念仏心入無生忍。今於此界。摂念仏人帰於浄土。
{6-190} 涅槃疏十一云。如釈論三観治三種病。○又世帯破性病。真諦破仮病。此二諦但従伏為断<此二諦但説伏為断>。若非真非有。即是中道観。雙除性・仮病。断煩悩<名断煩悩>。
{6-191} 華厳経云。過去・未来世。無量無数劫。次第悉憶念。具足分別知。
{6-192} 法蔵大師五教章上云。問。何以得知愚法二乗在所引中耶。答。以彼愚法約大乗終教以去。並不名究竟出三界<並不名究竟出三界故>。何以人執煩悩未永抜故<何以故人執煩悩未永抜故>。但能折伏而已。故弥勒問経論云。一切声聞・辟支仏人。不能如実修四無量。不能究竟断諸煩悩。折伏一切煩悩故<但能折伏一切煩悩故>。又経云。汝等所得非真滅度。又経云。若不信此法。得阿羅漢果。無有是処。又大品云。欲得阿羅漢等果者。当学般若ハラ蜜<当学般若波羅蜜>。是故当知。羅漢実義在大乗中。是故大乗必具三也。○是故当知。門外三車不通愚法。以法華非小乗故。其瑜伽声聞決択及雑集等論。弁声聞等教・行・位・果。及断惑分斉。与娑婆・倶舎等不同者。是事也。
{6-193A} 爾前・秘密明久遠実乎。
{6-193B} 文句九云。約円頓衆生。於迹本二門一実一虚。
{6-194} 記九云。約円頓下。若本円人望於二門。又只一虚<又・一虚>。○若於昔教曾蜜顕遠。対此二門亦名二実。准前亦応云更不別得。不無慰問増道之益。若五千起去。対此二門猶名倶虚。又前教蜜開不来至此。亦名倶実。於涌出衆非虚非実。亦名為実。自欲得故。於滅想者此虚・彼実<於滅相者此虚・彼実>。於有退者現虚・当実。影嚮発起。亦非実非虚・有虚有実。於迷教者一切倶虚。
{6-195} 華厳経三十。[古]。心王菩薩問阿僧祇品第二十五。爾時心王菩薩白仏言。世界<世尊>。所謂阿僧祇○乃至不可説不可説耶。仏告心王菩薩言。○我当説之。
{6-196} 文句十云。五千起去・三変被移。既失本心。不能現益。[文]
{6-197} 記十云。既指五千・被移・失心三類人者。如此三例即是滅後得益之人。[文]
{6-198} 大方広仏華厳経。仏小相光明功徳品第三十。[古三十三]。爾時仏告宝手菩薩言。』
{6-199} 玄七云。六本説法妙者。経言。此等我所化。令発大道心。今未皆住不退。我所化者。正是説法。令発大道心者。簡非小説也。此指本時説<此指本時簡説>。簡非迹説也。
{6-200} 記一云。今欲論一本。故却対多迹。迹多雖広。如指一月衆影自帰。豈以能指有四指。令所指一月非一。故置迹尋本処中明。
{6-201} 文句一云。譬如大樹。雖有千枝万葉。論其根本不得伝々指。同宗一根。此喩可解云云。
{6-202} 記云<文句云>。唯本時四仏皆是本也。
{6-203} 華厳経第八十云。或見釈迦仏道。已経不可思議劫。或見今始為菩薩十方利益諸衆生。
{6-204} 八十華厳経十三。菩薩問明品。賢首菩薩答文殊問云。一切諸仏身。唯是一法身。一心・一智慧。力・無畏亦然。
{6-205} 六十華厳経六十巻。[仏陀跋陀羅訳]。爾時普賢菩薩。或見大菩薩。充満三千界。究竟普賢行。如来為説法。或見ルサナ<或見盧舎那>。無量無数劫。厳浄此世界。得成最正覚。或見賢首仏。或見阿弥陀・観世音菩薩。或見阿・仏。○或見月慧仏。或見日蔵仏。○或見フサナ於彼転法輪<或見盧舎那於彼転法輪>。
{6-206} 首九云。阿難。此不還天。彼諸四禅・四位天王。独有欣聞不能知見。如今世間曠野深山道場地。皆阿羅漢所住持故。世間麁人所不能見。
{6-207} 同八八云<同八云>。一切時静。有応来未能違戻<有応触来未能違戻>。命終之後上昇精微。不接下界諸人天境。乃至劫壊三災不及。如是一類名兜率陀天。[文]
{6-208} 増一阿含十云。仏在摩竭国道樹下<仏在摩竭国道場樹下>。爾時世尊。得道未久。[文]
{6-209} 不思議境界経上云。摩伽陀国法阿蘭拏処菩提場上普光宅<摩伽陀国法阿蘭拏処菩提場上普光堂中>。
{6-210} 浄名経下云。又諸仏。為欲化諸楽小法者。不尽現其清浄土耳。
{6-211} 記一云。別教雖具教終是権。況復能有本因遠種。
{6-212} 涅槃疏十云。若別円仏。初受施時如仏所答。我初成仏已来<我成仏来>。無量阿僧祇劫久具智断。
{6-213} 道暹云。久具智断者。如法華寿量所明。久遠成之相也<久成之相也>。[文]
{6-214} 玄二云。前過恒沙。後倍上数。猶是無常因。既以無常因那得常果。因果倶無常<因果倶無常此無常人那見仏性>。
{6-215} 文句九云。余経或明数不可説。塵沙等為喩。方此此則為多。直下塵被点之界。已不可説。況不点。寧知可説。下塵不下塵界。尚不可説。下塵不下塵塵。豈可説耶。況復過是。寧可説耶。
{6-216} 記九云。此中経文不云下点。但兼彼迹文成号語耳<但兼彼迹文成其語耳>。
{6-217} 又記云。僧伝云。准羅什旧経。無一塵一劫四字。有斉高僧曇副。誦経感夢云少一句。後果得之。
{6-218} 不空羂索神変真言経第二十八云。一切如来三身一体。皆等毘盧遮那法身相好<皆等毘盧遮那仏身相好>。
{6-219} 記六云。自古不知開近顕遠永異諸経。
{6-220} 上宮疏云。但昔或言八十。又云七百阿僧祇。○衆生久聞如来寿命只是八十。復聞七百阿僧祇。執以為実。若卒仏寿命無窮<若卒仏寿長遠無窮>。必生疑怪処心不安。
{6-221} 又云。然則非但四十。即是開権。情思昔日<非但七百>。即是顕遠。広略二説既竟。
{6-222} 記九云。若無法師常住之寿。因果無備<因果無帰>。故諸経・諸行不同<故知諸経・諸行不同>。皆入今経常住之命。此常住命一体三身。
{6-223} 華厳経三十一。[東晋天竺。仏陀跋陀羅訳]。寿命品第二十六。如此娑婆世界釈迦牟尼仏一劫<如此娑婆世界釈迦牟尼仏刹一劫>。於安楽世界阿弥陀仏刹。為一日一夜。安楽世界一劫。於聖服幢世界混同如来仏刹。為一日一夜。○如是次第。乃至百万阿僧祇世界。最後世界一劫。於勝蓮華世界賢首仏刹。為一日一夜。普賢菩薩等諸大菩薩。充満其中。
{6-224} 大方広仏華厳経。阿僧祇品第三十。新四十五巻。爾時心王菩薩白仏言。世尊。○仏告心王菩薩言。我当説之<当為汝説>。
{6-225} 大方広仏華厳経。如来随好光明功徳品第三十五。[同四十八]。爾時世尊。告宝手菩薩言。